把医生的金点子变成医疗器械 全球首创的微创心肌旋切器百发百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08:01:00
同济医院魏翔教授展示心肌旋切器械。 (同济医院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洁
近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魏翔教授使用微创心肌旋切系统器械,在“不开胸、心脏不停跳”的生理状态下,精准切除了一名患者的肥厚心肌。
“心肌旋切器械与技术为全球首创,目前临床手术已完成超千例,成功率达100%。”4月22日, 武汉奥绿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中心总经理朱湘涛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全国约有500万人患有该种疾病,但每年接受手术的患者不足1000例。传统手术通常需在胸骨锯开约20厘米,并在心脏停跳、体外循环的条件下进行,创伤大、难度高,多数患者闻之却步,选择服用药物保守治疗,然而此类方法无法根治梗阻问题。
“只需切除心脏里很小一块心肌,真的需要如此大动干戈吗?”多年来,这一困惑始终萦绕在魏翔心头。某天,魏翔在武汉江滩边散步,被一旁果商削菠萝的动作吸引,只见刀从中间刺进果中,边旋切边利落地将中间多余果心抽拉出来。“能否效仿削菠萝原理,做一把具有旋切功能的手术器械,改变必须为患者开胸并通过心脏大动脉实施手术的路径?”魏翔萌生此念。
然而,启动资金、样机制造、工艺开发、中试生产、临床试验、注册证申请……一款医疗器械从创意构想到产品上市,不是一位医生单枪匹马可以解决的。
将医生的金点子研发制造为临床可用的医疗器械,正是奥绿新的拿手好戏。
“我们既能明白医生的临床痛点,又懂工程语言,医生只需要提供想法,后续的全流程服务可以在此一站式解决,难题由公司解决。”朱湘涛介绍,奥绿新已建成全国领先的“一站式医工融合孵化平台”,实现了“成果遴选+项目孵化+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共享智造”一站式全链条的医疗器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
经过多年的试制、实验、改进和原理样机迭代,微创心肌旋切系统于2023年进入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近年来,临床试验进展顺利,还吸引美国、加拿大、瑞士、日本等10余个国家的权威专家前来学习。
一些关键原材料,例如人工血管、多孔PEEK等,长期处于国外供应商垄断的状态。为此,奥绿新建立关键材料研究中心,公司跨学科团队与高校专家合作研究,自研工艺设备,解决了“卡脖子”之痛,实现国产替代,已成为多家上市公司的原材料供应商。
截至目前,奥绿新已与100多所三甲医院医疗专家合作,共同开发心脑血管、骨科和微创外科领域创新医疗器械400余项,获取注册证约70张,4个项目进入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