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小区移民“共享菜园”建设工作记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8:45:00近日,龙头村长冲坡有一处别样的风景:在清江小区的移民“共享菜园”里,油菜花竞相绽放,花香扑鼻,蜂蝶飘舞,给凯里市民和周边群众在城郊旅游踏青增加了一处理想的打卡地。这处移民“共享菜园”的建成,还要归功于西门街道人大代表的一份建议。

西门街道人大工委历来重视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清江小区成立于2020年1月,是凯里市五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现有移民853户3683人。街道人大代表通过走访发现,随着移民安置政策的有效落实,大部分移民群众已逐渐适应了城市生活成为“新市民”,但在此过程中,他们依然保留着难以割舍的土地情结,不少移民群众在社区周边开荒种地,不仅影响生态环境,还引发一些地质灾害隐患。为切实化解移民群众的土地情结,街道人大工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到清江小区走访调研,认真倾听群众诉求,积极建言献策,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推动问题化解落实。

深入调研走访,了解移民诉求。了解到移民群众始终保留着农耕习惯这一情况后,西门街道人大代表迅速行动,深入移民群众家中“拉家常”,逐家逐户走访调研,与移民面对面交流,共走访了328户956人,认真倾听移民群众留恋农村生活的朴实感情和对土地剪不断的情感寄托,详尽全面地一一记录,共记录走访笔记1300余页,于2024年6月形成代表建议正式提交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协调解决。


搭建沟通桥梁,积极建言献策。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人大代表召开座谈会共同商议,最终敲定解决方案:协调龙头村在长冲坡规划一块荒地,分割建成菜园,动员移民群众认耕认种,既能解决移民群众土地情结,又能盘活闲置的土地资源。通过人大代表搭台、街道和社区动员、移民群众参与的“人大代表+政府+群众”方式来建设移民“共享菜园”。人大代表依靠各自专业知识和沟通协调能力,在移民与街道、社区之间搭建起一座信任的桥梁,推动问题的解决落实。


成立工作专班,建设移民菜园。在人大代表的积极协调下,街道、清江社区和龙头村成立了联合工作专班,在干部中抽调10名“精兵强将”,成立了资金筹备组、工作协调组、场地翻土组、苗种准备组、种植工作组、修路和幼苗灌溉组,明确了各组职责分工,切实做好菜园建设。通过场地回填平整、石头垃圾清理,2024年7月底,清江社区组织44户移民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对长冲坡100亩标地进行耕种认领。同时,将街道人大代表协调到的1万元耕种资金配套建设灌溉设施,建成水池2个,采购了5个大水桶、24斤菜种、2200元的化肥等农资,无偿分发给认耕群众,降低他们的生产成本,进一步调动移民群众生产积极性。


如今,看到自己的菜园里油菜花迎着阳光竞相盛开,长冲坡满地金黄,移民群众曾经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来。“感谢人大代表为我们办实事,这下心里踏实多了!”大风洞镇搬迁户罗安林感慨地说。

下一步,在人大代表的协调下,西门街道将继续推进移民“共享菜园”二期、三期建设,并利用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介积极宣传报道,号召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留住乡愁”实验基地建设,努力把清江移民“共享菜园”建成集自驾游、亲子游、体验游为一体的城郊旅游打卡目的地。
通讯员:张雨佳
二审:杨秀华
三审:王志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