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农水集团:以农促旅 以旅彰文 文旅兴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7:17:00来源:【新华日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央一号文件同样提出,要聚焦“三农”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正展现出巨大的活力和吸引力。
从依托桑乐田园、四季果香到发展成“飨射阳鲜”特色品牌,射阳县农业水利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水集团”)近年来聚焦农文旅融合发展,实践探索初见成效。结合政策导向与实践案例,农水集团突破同质化瓶颈,实现从“表层相加”到“深度相融”的跨越,下一阶段将继续在文化赋能、体验升级、产业协同三方面精准发力,持续探讨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文化为魂
以精品化品牌激活乡村价值基因
推动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首要的是以文化赋能为引领。必须从“简单叠加”的思维转向“精品打造”的思维,以创意经济为突破口,构建文化的全新增长极。
对此,农水集团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独特基因,以创意设计、艺术再造激活乡土文化IP,通过产品创意、品牌叙事和场景营造,加深文化认同。集团通过打造“飨射阳鲜”“渔味一品”等区域公用品牌,整合射阳优质农产品资源,借助线上线下渠道扩大影响力。例如,在深圳、苏州等地设立品牌专柜,联合邮政系统开展积分兑换服务,推动品牌“走出去”;同时,央厨公司推出的“麦恬云包”系列、元洋渔业的“淼锦”品牌,通过校企合作与技术研发,赋予产品文化内涵与差异化特色。此外,集团积极争创国际认证与国家级荣誉,如欧盟CE认证、省级绿色工地等,以品牌公信力赋能文旅吸引力,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良性循环。
体验为王
以差异化场景重构消费吸引力
“农文旅产业的生命力不在设施规模,而在于用情感和场景构筑独特的乡村叙事。”目前,农水集团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多元产业基础,以游客深度参与为核心,围绕“农耕文化体验、生态康养度假、乡村艺术互动”等新兴场景,推动产业生态链从简单叠加向场景融合、情景交融转型。
农水集团通过现代农业项目,如“桑乐田园”“四季果香”等,将种植、加工与休闲体验相结合,打造“农业+旅游”新场景。科技创新也为农文旅融合注入新活力。集团与江南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联合研究中心,推动酒酿面团发酵技术、农污资源化利用等成果转化。例如,智能农机服务、高端蛋白肽深加工项目的实施,既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又为研学旅游提供了科技展示窗口。此外,“中医药+文旅”项目“康慧四季”,将中草药种植与医康养服务结合,打造沉浸式健康体验,年收入目标1100万元。这些实践表明,科技不仅能提升生产效率,还能创造新的消费场景,满足游客对“绿色、健康、智慧”生活方式的需求。
集团坚持体验经济与创意经济深度结合,积极开发文化衍生产品,以文化IP化、场景故事化、体验沉浸化为目标,创新消费场景,培育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品牌。“体验经济时代,竞争力的核心是情感记忆与独特性体验的打造。”集团立足这一逻辑,以文化赋能体验场景,以体验场景延伸产业价值链,通过创造高度个性化、互动化的旅游体验,赋予农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产业为基
以系统化协同构建融合生态圈
农文旅融合不是产业的简单拼接,而是价值链的重构。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需要树立系统化的产业协同思维,打通农业生产端、文化创意端与旅游体验端,实现多维业态的高效联动。
当前,农水集团紧扣“全产业链”发展理念,推动农业、文化、旅游的深度耦合。依托黄沙港资源开发即食水产品、建设“鱼跃车驰”亲子基地,延伸渔业价值链,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已初步形成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康养旅游、品牌运营等多业态格局。这种“生产—加工—体验—消费”的全链条模式,不仅提升了产业附加值,更让游客在参与中感受射阳的农耕文化与渔乡风情。
在发展路径上,摒弃短期化的“快餐思维”,坚持以“文火慢炖”的定力精细化运营,深耕产业沃土,厚植品牌底蕴,久久为功地塑造高品质产品和独特文化口碑,最终打造出农业根基稳固、文化内涵厚重、旅游体验温润的良性循环生态圈,真正实现产业融合、资源共享、价值共创。
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既要引进懂农业、爱农村、扎根乡土的专业人才,激发产业的创造活力,更要以消费者为中心,精准把握市场需求,不断提升文化创意、旅游体验和服务品质,让乡村产业进一步“活”起来、“火”起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农水集团将深化资源整合,强化项目带动,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践行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梦想照进现实。
唐友标(作者系射阳县农业水利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本文来自【新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