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拖更( geng )新 长春更( geng )新 长拖1958文创园:老工业遗址的蜕变升级,焕发长春发展新生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14:16:00


从锈迹斑斑的机械车间到人流如织的文创街区,从老员工的集体记忆到市民的打卡新地标。位于长春市二道区荣光路附近的长拖1958文创园,这座由长春拖拉机厂旧址改造而来的城市更新项目,不仅保留了工业时代的厚重肌理,更以文化、艺术与商业的多元融合,为城市注入活力,尤其是长拖1958文创园中的长拖1958泛博物馆,更是书写着长春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有机更新的新篇章。
追溯长拖荣耀 唤醒工业记忆
“这台东方红—28型拖拉机是长春拖拉机制造厂1980年生产的,这个型号的拖拉机当时畅销海内外。印在第三套人民币1元钱上的‘东方红’拖拉机就是这个的同款。”长拖1958泛博物馆讲解员李晨源介绍说,“2021年找到它时,它还在田间生产作业。”进入长拖1958泛博物馆,一辆车轮足有1.5米高的红色机身拖拉机首先映入眼帘,李晨源向记者介绍了它的来历,瞬间将我们拉回那个辉煌的年代,让我们对长春拖拉机制造厂(以下简称长拖)的往昔荣耀与那段波澜壮阔的工业历史,有了更为直观、深刻的感悟。
诞生于1958年的长拖,曾是国内最大的轮式拖拉机生产基地,上世纪50~80年代期间,所生产的拖拉机产品热销国内并作为援外产品大量出口,1959年生产的上游牌拖拉机参加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国庆大典,1990年生产的小四轮拖拉机在波兰获国际金奖,累计生产拖拉机85万多台,出口1.2万台,是长春乃至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工业历史名片。
长拖1958泛博物馆合理利用曾经长拖南门的特定空间,将其打造成为如今介绍长拖发展的博物馆,通过“与城市共性 与时代共潮”为主题,通过“长拖掠影-摄影回顾展、现代·历史的碰撞、触摸·历史的脉搏、重温·辉煌的时刻、未来·涅槃的重生”五个场景,利用老旧的生产设备、泛黄的照片、记录着重要时刻的文件,将长拖的故事生动地展现在每一位前来参观的市民与游客眼前。
旧址重绽芳华 市民畅享新篇
“以前我就在3号机械生产车间工作,那会能在长拖上班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当时工作其实挺辛苦的,但是想到自己参与生产的拖拉机在全国的田间地头工作,就充满了干劲。”曾经在长拖工作的孙大爷感慨地告诉记者,“那会有消息说厂子要破产和关闭的时候我们都不相信,没想到在2006年的时候真的就变成了现实,再之后看着厂区一点点变得杂草丛生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可如今,老厂子能以这般崭新的模样重新开放,真是太好了。”
孙大爷说的“这般崭新的模样”是指如今呈现在大家面前的长拖1958文创园。近年来,秉承尊重历史、修旧如旧的原则,长春市打造起长拖1958文创园,一个集文化、商业、社区等为一体的开放城市街区。凭借新场景、新业态、新服务,园区累计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让长拖“旧址”焕“新生”,成为长春市文旅的新名片。
离开长拖1958泛博物馆,记者顺着中央景观大道走进了曾经长拖的3号厂房。如今,这里仍可看到长拖时期建筑高高的举架以及大致构造,近2万平方米的空间,充满了工业感。“工业文化遗产不仅是外观的修旧如旧和简单的文旅开发,更要深入挖掘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长拖1958文创园总经理郝明旺说,“这里处处都能看到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印记,感受昂扬向上的精神。”
记者注意到,空间内特色小店琳琅满目,文创产品、艺术工作室、特色餐饮等应有尽有,不少市民在此享受休闲娱乐时光。“我家就住在附近,经常带孩子来这里。这里既有浓厚的历史氛围,又有各种有趣的店铺和活动,孩子玩得开心,我也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工业底蕴。”市民王丽梅说,“外地朋友来,我也会带他们来看看,让他们透过这里感受长春这座城市的变化、创新与发展。”
另据了解,长拖1号车间也将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由“齿轮空间”到“体育文化中心”的变身。
赓续城市脉络 奔赴辉煌征途
在街区的一角,张鑫铭正拿着相机为爷爷拍照。“爷爷曾是拖拉机厂的员工,小时候,爷爷就经常给我讲他和长拖的故事,那些奋斗的岁月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鑫铭笑着告诉记者,“前几年我家搬离了长春,这次趁着回老家参加婚礼的机会,带爷爷来这里看看长拖的新面貌,他特别感慨。我也觉得带着爷爷来这里是一种传承,长春拖拉机制造厂变了,可爷爷对这里的感情没变,我也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热爱。”
从往昔爷爷口中的长春拖拉机制造厂,到如今繁华的街区,长拖完成了从旧貌到新颜的更新改造,它以全新的姿态融入了城市的发展潮流,这里不再只是承载过去的纪念碑,而是生长中的文化有机体——它用钢铁的坚韧守护城市记忆,用创意的温度孵化未来可能。
与此同时长春也在更新,这座城市因为像长拖1958文创园这样的改造项目,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证明工业遗产不是沉重的包袱,而是可以转化为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作为共和国长子的长春也在传承历史的同时,大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长春晚报全媒体记者 尹霁虹
编辑:孙懿辞
复审:梁爽
终审: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