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名引热议:武汉那些老地名,该如何留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0 16:35:00最近,武汉市民热线收到一位热心市民王先生的投稿:曾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长途汽车客运站傅家坡客运站已拆除,附近地铁12号线站点也被命名为“十五中站”,傅家坡逐渐被遗忘,还有汉口片区“墩”字地名等都有深刻历史内涵,呼吁加强老地名的保护。
地铁站名的 “较量”
对此,武汉市交通运输局回应称,轨道交通12号线站名经多轮讨论确定。十五中前身为1907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修建的武昌博文书院,近120多年来人文积淀深厚、影响力广泛。站点周边虽有傅家坡客运站,但该枢纽已停运,不符合命名规则,故选用 “十五中站”。
如果说道路是城市运转的筋骨
那么地名路名
便是历史与文化的载体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
地名的更迭与保留
始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那些有趣的武汉地名
武汉,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有着许多有趣的地名,宛如一部部微型史书,记录着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数字串联的地名
从“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一元路,到“日月光曜”的二曜路;从“三阳开泰”的三阳路,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四唯路;从代表“寿、康、富、德、命”的五福路,到寓意“天地四方为六合”的六合路......武汉以数字命名的路名众多,仿佛能从一到万进行一场响亮的报数。
除了这些富有文化底蕴的数字地名,还有简单直接的,如前进一路到前进五路、江汉一路到江汉四路等。据不完全统计,武汉三镇用数字命名的地名有上千处,它们或整齐规律,或直白明了,共同构成了武汉地名文化的独特景观。
动物王国般的地名
武汉人似乎对用动物命名地名情有独钟。如螃蟹岬、黄鹂路、白鹭街、藏龙岛、凤凰山、龟北路、青鱼嘴、鹦鹉大道、天鹅路、虎泉街、蛇山......
这些地名中,最让人忍俊不禁的当属新屋熊。据说在1930年,叶麻店有位姓熊的村民在此新建房屋,随后形成小村落,熊姓居多,“新屋熊” 的名字便流传开来。曾经,华科学子还会幽默地称自己为国立新屋熊大学的学生。
典故与传说中的地名
武汉的许多地名背后都藏着动人的历史典故或神话传说。胭脂路,传说这里曾有一座东西走向的小山,南海观音赶赴蟠桃盛会途中休息时,不慎打翻胭脂盒,胭脂染红山石,故而得名。
还有因伯牙子期传说而闻名的古琴台,与水神庙相距七里的七里庙,以及关羽用刀卓地,水涌成泉得名的卓刀泉等。这些地名,让武汉这座城市充满了神秘而浪漫的色彩。
承载历史变迁的地名
武汉历史悠久,还有许多地名路名,见证了城市与历史的变迁。比如,之所以循礼门、汉阳门、小东门、大东门等都以“门”命名,是因为在许多年前,这些门都是武汉的古城门。
不仅如此,像王家墩、金家墩、唐家墩、徐家墩、崔家墩、谵家墩这样的地名,之所以都用“墩”结尾,是因为地势相对高于湖面的就是墩,汉口慢慢繁华起来以后,很多人就开始在城外这些高地居住起来,并以姓氏为名。
独具地貌特征的地名
江城山川湖泊众多,桥梁林立,从地名和路名之中,我们能看出武汉的地理风貌,像珞珈山、沙湖路、水果湖、鄱阳街、六渡桥、罗家桥等等。
以革命先烈命名的地名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武汉也有许多地名路名,用革命先烈的名字命名。例如,彭刘杨路的命名,是为了纪念在武昌起义中牺牲的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位烈士。
中山大道的命名,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黄兴路的命名,是为了纪念革命先驱黄兴;还有纪念抗日名将张自忠的张自忠路,纪念抗日名将郝梦龄的郝梦龄路,纪念抗日英雄陈怀民的陈怀民路......
走在武汉的大街小巷
看到那些熟悉的地名时
心中涌起的是
对这座城市深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每一个地名
都蕴含着一段历史
承载着一份情感
连接着过去与现在
来源 武汉市民热线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