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伙伴领航站”点亮留守儿童成长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8 10:13:00阳光讯(记者 李孝华 通讯员 张辉 吴媛媛)7月25日,汉阴县城关镇西苑社区的活动室里,10岁的留守儿童小雨正专注地捏着彩泥,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在她手中诞生。她兴奋地举起作品:“刘老师快看!这是我做的!”这样的场景,每周都会在社区“伙伴领航站”上演。这个由共青团汉阴县委联合“山里的花花”公益组织打造的志愿服务项目,正成为当地留守儿童成长的“第二家园”。

移民社区破解“成长难题”
西苑社区作为典型的移民搬迁社区,80%的儿童面临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的困境。共青团汉阴县委在调研中发现:“许多孩子放学后要么独自在家,要么在社区游荡,缺乏有效监护和成长引导。”2024年9月,经过三个月的筹备,汉阴“伙伴领航站”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创新采用“团委主导+公益组织运营+社区落地+学校协同”的四维模式,针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四类群体,提供“教育+陪伴+保护”的全方位服务。截至2025年7月,项目已开展活动53场次,累计服务2147人次,志愿服务时长突破300小时。在最近的项目评估中,家长满意度达98%,儿童参与积极性提升76%。

专业志愿团打造“星光课堂”
每周六上午,美术老师夏双双都会驱车40分钟从县城赶到社区。“第一次来上课时,孩子们连蜡笔都不敢用力涂,现在他们能自信地创作完整作品。”夏双双的课程表上,不仅有基础绘画,还设计了“家乡风景”“传统纹样”等特色主题。项目组建了包含12名专业教师、23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服务团队。舞蹈老师陈娟开发的“自娱性幼儿舞蹈韵律课”,将舞蹈改编成趣味游戏;体育专业志愿者黄志华设计的“体能天天练”,让孩子们在欢快的环境中锻炼体质。“最感动的是看到孩子们的变化。”西部计划志愿者刘德华展示着手机里的照片:从最初躲在角落的胆怯身影,到现在课堂主动举手的灿烂笑脸。他特别珍藏着一个纸折的“火箭”——这是性格内向的小军送给他的第一件作品。

特色课程塑造“成长密码”
项目课程设计凸显“三个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个体成长与集体协作结合。在“传统节日科普”课上,孩子们用橡皮泥捏出月饼模型,学习中秋文化;“环保小课堂”则通过“垃圾分类大作战”游戏,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我们拒绝填鸭式教学。”“山里的花花”负责人李双介绍,每节课都设置“展示环节”,鼓励孩子表达想法。近期开展的“小小演说家”活动中,原本口吃的留守儿童芳芳,竟完整讲述了《我眼中的家乡》故事。项目还创新“课程延伸”机制。端午节前组织的“孝亲敬老”活动,孩子们将课堂学到的剪纸作品送给社区老人;“环保小卫士”们则定期参与社区清洁,实践成果转化为“积分”兑换学习用品。

多元联动构建“温暖防线”
暑假时节,30个“护童爱心包”被送到孩子们手中。水壶、玩具、文具组成的“爱心三件套”,让留守儿童小朋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假日礼物。这种资源链接能力,正是项目的核心优势。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项目打造“三位一体”防护网:社区定期家访排查风险、学校开展防侵害讲座、团委开通24小时帮扶热线。“六一”期间举办的“身体红绿灯”情景剧,用角色扮演教会孩子自我保护。令人惊喜的是,项目还催生了“家长互助会”。务工返乡的李大姐主动担任“周末妈妈”,她说:“看到志愿者这么用心,我们做父母的更该多参与孩子成长。”
“我们要让这份温暖持续发光。”共青团汉阴县委书记杨雅雯指着墙上孩子们的笑脸介绍,通过一年耕耘,汉阴“伙伴领航站”西苑社区试点项目探索了从“试点”到“样板”的未来之路,下一步,将继续推广“伙伴领航站”的成功经验,用爱与创新书写着留守儿童关爱事业的“汉阴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