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美国“关税”冲击,中国医药产业影响几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6:29: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韩利明 上海报道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

相关资料显示,一些商品将不受“对等关税”的约束,包括已经受第232条关税约束的钢铝制品、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可能受未来第232条关税约束的商品以及美国没有的能源和其他某些矿物。此外,药品、半导体、金条、铜和木材制品也不受“对等关税”的约束。

尽管当前药品尚不在“对等关税”目录内,但二级市场已率先给出反应。截至4月7日晚间收盘,同花顺数据显示多个医药相关板块呈现大幅下跌态势,其中,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化学制药、化学制品、医药商业、生物制品、中药板块分别下跌14.69%、13.26%、12.05%、11.2%、10.73%、10.076%、9.55%。

有不愿具名药企高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当前医药板块股价下跌,更多可能是受政策不确定性引发的情绪宣泄,当然也有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行业自身调整需求等。但关税调整,特别是对创新药的影响目前还看不出来。”

市场情绪之外,“对等关税”对生物医药产业影响几何?

为何药品在加征关税条目之外?

相关资料显示,此次关税豁免药品包括药品制剂,即绝大部分药品制剂包括各类化药制剂和疫苗、抗体等生物制品;原料药,如维生素类、氨基酸类、激素类、抗生素和抗感染类;植物提取物。

为何药品在加征关税条目之外?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分析指出,美国创新药比较发达,但仿制药进口依赖度较高。据生物技术行业、政策和学术领袖联盟“活性药物成分创新中心”(APIIC)发布的报告,美国人日常服用的仿制药中,90%的抗病毒和抗生素药物依赖从国外进口的活性药物成分,约83%的前100种处方仿制药依赖进口。

“2024年进口价值约700-800亿美元的仿制药,其中印度、中国是最大的供应国,贡献了近50%-60%的进口量。美国的原料药高度依赖进口,FDA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仅20%的原料药为本国自主生产,80%的原料药来自海外。”上述分析进一步指出。

不过彭博行业研究指出,过去15年,美国从加拿大、墨⻄哥和中国进⼝药品的⽐例大幅下降,⽽特朗普政府拟议的加征关税政策恐将加速这⼀趋势。根据美国⾷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的数据,2024年这三个国家合计约占美国所有药品进⼝类别的四分之⼀,低于2010年的近40%。印度药企或将从全球制药格局重塑中获益。

而现阶段,随着美国政府宣布所谓“对等关税”,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稳定,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

“美国对中国34%关税,多数药品在豁免范围内,目前整体影响不大,后续政策需重点关注。”西南证券研究院杜向阳团队分析指出,“中国对美关税反制,对药品、血制品、器械、上游等有一定正向影响,有利于国产升级;而对中药、药店流通、医疗服务、CXO、原料药等影响相对较小。”

朱国广团队也表示,创新药仍是主线,中国对美国进口产品加征34%关税,利于国产化率低的硬核科技联影医疗、华大制造、科研服务(纳微科技、奥浦迈等)加速国产升级;美国进口的低价竞争的白蛋白血制品失去价格优势,利于上海莱士、博雅生物等放量。

多家本土药企集体回应

事实上,在这场美国发起的关税“风暴”中,不少本土医药企业直言并未受其影响。

对于创新药企而言,百利天恒董事长朱义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对等关税”针对的是商品贸易方向,尚未针对创新药授权交易等知识产权方向。国产创新药出口额较少,license-in/out(许可授权)交易额较大,但暂不受冲击。

贝达药业日前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称,“美国政府公布的关税政策,药品被列为豁免商品类别。因此,目前的关税政策尚未对恩沙替尼原料药出口业务产生影响。”

怡和嘉业表示,“公司产品合法合规进入美国市场。目前来看该事项对公司在美国地区的收入、净利润、毛利率等核心指标基本无影响。”健友股份强调美国关税调整不会对业务产生影响。

也有不少本土药企已提前做出布局。迈瑞医疗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长期以来,公司密切关注美国对华关税政策,积极研讨并实施应对方案。在今年初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两次10%关税生效前,公司已提前根据意向订单在美国前瞻备货,因此今年美国销售的产品并不受到本轮关税影响。”

“为满足国际化业务运营需求,公司在全球布局了几十家生产基地,其中包括已获FDA认证的工厂,可满足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市场需求。”迈瑞医疗提及,未来,占公司海外收入三分之二的发展中国家市场依旧是公司的增长引擎,同时将继续在美国市场打磨品牌和技术,以此提升公司产品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保障发展中国家未来长期的快速增长。

蓝帆医疗也回应称,美国市场的订单减少可通过其他市场的订单增加来平衡,为了应对关税挑战,公司持续优化全球市场的布局,开拓美国之外的市场;积极顺应“一带一路”倡议,深度发展新市场;全面加大新产品研发;积极实施出海战略,希望通过灵活的组织战略调整和持续的市场开拓,能够有效应对关税调整带来的影响。

此外,更有本土药企积极应对。兽药企业金河生物日前在官微发布关于应对美国加征关税适时调整终端产品售价的通知,提出要上调金霉素产品在美国的终端售价,“公司决定适时调高控股子公司法玛威药业有限公司在美国市场的终端销售价格,消化关税加征带来的成本影响,力争获取更大盈利空间。具体价格调整服务和生效日期由法玛威药业根据市场或订单情况适时安排。”

以“高质量创新”锚定全球市场

当前,“高质量”“创新”已成为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词,中信建投证券研报认为,关税政策冲击下,对医药产业链的影响较为复杂,并且可能仍然存在变数。目前时点看好暂不受关税影响的创新药行业,自主可控下的器械、血制品国内份额提升机会;长期看,出海仍应该是医药企业重要的战略方向,坚定看好出海带来的增量机会。

以创新药行业为例,国内创新药研发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底,中国企业研发的、处于活跃状态的创新药数量累计已达3575个,超越美国成为全球首位。从临床试验的数目来看,2015-2024年间,中国企业开展临床试验的数量迅速提升,在全球临床试验中的占比也逐年提高,2024年突破1900项,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8.8%。

随着国内创新药企业在不同阶段的核心优势不断叠加,众多本土创新药企正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且选择的发展方向各异。2025年一季度,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就达到29单,包括恒瑞、联邦制药等药企与默克、辉瑞等MNC(跨国药企)的合作。

据统计,2024年全年中国License-out总金额达519亿美元,首付款41亿美元,全球在研First-in-Class新药中,24%来自中国企业。据医药魔方数据,中国在全球热门靶点中的贡献度最高,Top20靶点中有18个靶点的药品数量在全球占比超过50%。

此外,“NewCo”模式也为生物制药企业提供了另一种创新的国际化路径,而包括信瑞诺医药、葆元医药等创新药企也卷入了MNC的收购浪潮中。

“过往考虑全球支付体系,美欧日市场是药企必争高地,但地缘政治的影响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不可忽视的挑战。同时,对于那些希望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但并非所有公司都能承受这样的成本,且一旦进入,失败后的退出也极为困难。特别是对于缺乏出海经验的企业,可以优先考虑中等收入国家的市场,积累经验后再向发达国家市场扩展。”有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出海’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目的地国家、出海模式、合作伙伴这四大要素。有许多中等发达国家可供选择,这些国家不仅市场规模相对较大,而且在定价上也具有优势。”该人士进一步指出,“对于原料药、化学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创新药,海外的收入和盈利预期不同,企业需要为不同类别的产品匹配相应的运营模式和成本结构,以获取利润。”

中国药企嵌入全球药品创新版图已是确定趋势,但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挑战不容忽视。面对这一复杂形势,我国医药产业必须坚定不移地锚定“高质量创新”发展方向,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创新人才,夯实发展根基,逐步成长为重塑全球医药创新格局的中流砥柱。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展陈准备就绪
2025-04-08 00:42:00
冯德莱恩:欧盟将成立工作组应对美关税政策
2025-04-07 21:46:00
完成受让5%股权 万达控股集团稳步加码盛航股份
2025-04-07 21:43:00
大连重工:公司2025年对美出口业务占比极小
2025-04-07 21:32:00
好魔幻!福建绿茶“挤”进前排,却在本省活成了小透明……
2025-04-07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