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链博会重磅发布!事关全球供应链,重点来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9 13:42:00中国商报(记者 蒋永霞 文/图)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供应链的稳定与韧性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7月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开幕。在同期举办的贸促智库交流活动暨全球供应链报告与指数发布会上,备受瞩目的“一报告四指数”研究成果正式发布,为全球供应链发展提供了权威的数据支撑和全新的分析视角。

第三届链博会上,参展商在中国中车展台参观了解其最新的技术方案。
开放合作是大势所趋
“全球供应链整体发展趋势向好。”在7月16日举办的贸促智库交流活动暨全球供应链报告与指数发布会上,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表示,全球供应链正朝着更有效率、更具活力的方向发展,这也再一次证明经济全球化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这一判断得到了翔实数据的充分佐证。在发布会现场,中国贸促会正式发布了《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及全球供应链指数矩阵。据悉,该指数矩阵包含全球供应链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和韧性指数四大维度,其中创新指数与韧性指数为本届链博会首次推出。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4年,构成全球供应链指数矩阵的促进、连接、创新和韧性4个指数值均有所提升,其中促进指数由基值1增长至2.71,增幅最大,展现出全球供应链合作的强劲动力。
在全球产业链深度交融的今天,开放合作已成为供应链发展的共识。高通公司全球副总裁侯明娟在会上表示,全球产业链的开放合作对于高通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全球产业链开放合作带来的机遇,为高通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随后,侯明娟以移动通信产业为例展示了开放合作带来的丰硕成果:“在全球化浪潮中,我们见证了中国手机厂商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华丽蝶变。在如今的全球十大智能手机品牌中,中国厂商占据八席,这正是全球产业链开放合作的最佳例证。”她特别强调,在AI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高通正与产业伙伴携手推动AI能力在各类终端的快速部署,开创人机交互的新范式。
韧性建设面临多重挑战
尽管全球供应链呈现整体向好的发展态势,但韧性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
赵萍分析,全球供应链的内在韧性仍然相对脆弱,韧性指数上升的幅度小于其他三个指数,并且波动幅度很大。当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当中任何一个指数出现下降的时候,韧性指数都会出现下降,这就表明全球供应链的内在质量较为不稳定,容易受到内外部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全球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仍然面临较大挑战。
对此,英国商业与贸易部经济安全及贸易关系组多边货物与市场准入负责人Iain Fifer提出了深刻见解:“我们需要建立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体系,这需要各国政府加强政策协调,提升响应速度。”他特别强调:“多边合作是增强供应链韧性的关键,我们必须通过加强透明度和互信来构建更开放的协作环境。”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开荃则从企业角度提出建议:“我们需要营造更加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提高经贸、投资等政策的透明稳定和可预见性,避免政策的频繁变动和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困扰。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促进各国企业公平竞争,鼓励共同开拓市场和合作共赢。”
赵萍也建议,坚持开放包容的多双边规则,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贸易争端,为全球供应链安全运行提供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制定互利共赢的供应链政策,摒弃保护主义、内部主义的思维,共同促进全球供应链多元化布局,安全高效运转。
创新驱动供应链转型升级
在全球供应链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创新正发挥越来越关键的驱动作用。数据显示,创新指数已攀升2.16,主要的原因在于创新投入供应链上中下游、创新活动、创新环境三个一级指标共同拉动了创新指数上升。
报告也提出,技术创新对全球供应链的驱动作用越发显著,增强现实、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成熟,碳捕集与封存、智能电网等绿色低碳技术加快推广应用,推动全球供应链进入数智化、绿色化的发展新阶段。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忠介绍了企业的创新实践:聚焦科技投资,筑牢“创新链”,推动全球供应链提质增效。
陈忠表示,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供应链正面临技术断供、创新壁垒、标准博弈等挑战。中投公司深入开展行业市场研究,积极把握投资机会,围绕科技、媒体和通信、医疗健康、高端制造、现代农业等重点行业开展投资。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应用日益广泛,新的投资领域和机遇正逐步涌现。企业密切关注行业发展新趋势,积极探索捕捉智能化时代的增长红利。
在会上,思爱普副总裁裴金林分享了思爱普的数字化实践:“在AI时代,我们正帮助客户实现从数字化到自动化,再到智能化的跨越式发展。数字技术正在重塑供应链的每个环节,从设计规划到生产交付,创造着全新的价值。”
中国贸促会强调,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是提升供应链韧性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