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亿元定增扩产!股价创新高的中航沈飞发力高端装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7 19:30:00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凌晨
在本轮牛市行情中,军工龙头股表现备受关注,而其上半年经营成绩单也已陆续披露。
8月26日,中航沈飞(600760.SH)披露2025年半年报。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46.28亿元,归母净利润11.36亿元。
尽管受产品交付节奏与行业周期性波动影响,业绩呈现短期调整,但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仍实现了大幅跃升。
中航沈飞半年报呈现出“营收承压、现金流改善、战略投入加码”三重特征,折射出军工龙头在行业周期中的独特发展逻辑——短期业绩波动不掩长期能力建设决心。
通过定增募资夯实高端制造根基,叠加歼-35A等核心装备的技术外溢效应,公司正以“内生升级+外延展示”的双轮驱动,持续巩固其在航空防务装备领域的龙头地位。随着产能释放与技术红利兑现,其穿越周期的成长路径已愈发清晰。
一个月前的7月22日,中航沈飞以67.88元的股价创下公司上市以来的历史最高。
现金流改善背后的战略升级与市场突围
作为航空防务装备龙头企业,中航沈飞看似平稳的财报数据背后,公司经营质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最引人注目的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30.87亿元,较上年同期实现大幅提升。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销售回款能力的增强,反映出公司在营运质量上的实质性改善。与此同时,公司总资产稳步增长至641.78亿元,净资产达176.14亿元,为业务拓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期末专项应付款余额达317.04亿元。这些资金专项用于国防科研和国拨基建技改项目,为核心业务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金保障。这种特殊的资金安排体现了航空防务装备行业的特殊性,也为公司的长期技术积累提供了持续动力。
与此同时,公司正在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正在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中航沈飞表示,将以民用无人机研制和军民通用技术转化为突破口,探索应用场景构建和运营体系保障等发展模式,积极响应国家战略。
40亿定增加快核心能力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中航沈飞近期完成40亿元定向增发,这笔关键资金的落地正在推动公司核心能力建设步入新阶段。
据公司披露,募集资金将精准投向四大关键项目:沈飞公司局部搬迁建设(19.22亿元)、复合材料生产线能力建设(4.86亿元)、钛合金生产线能力建设(3.55亿元)及飞机维修服务保障能力提升(3.93亿元)。
局部搬迁建设项目作为此次募投的重头戏,属于政策性搬迁,旨在优化结构布局、拓展发展空间。
公司人士表示,该项目将实现现有核心能力在沈阳市域内的异地转移,不仅有利于提高航空防务装备科研生产制造能力,更对推动航空工业发展、加强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政治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新区建设已于2023年全面启动,预计今年年底实现产线贯通及试运行,2026年底实现综合办公大楼交付使用。期间老厂区与新厂区将保持同步运营,实现无缝过渡衔接。
在复合材料与钛合金生产线上的投入,将进一步提升航空武器装备的性能指标,符合未来航空装备轻量化、高性能化的趋势。
飞机维修服务保障能力提升项目的实施,标志着公司正在由单一的装备制造向全生命周期服务提供商转型。这种纵向产业链的延伸,不仅能够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更能增强客户黏性,构建持续竞争优势。
此外,公司在数字化智能制造体系的持续升级值得关注。作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新一代隐身战机的核心研制主体,中航沈飞在大型结构件数控加工、复合材料应用等领域的领先优势,加上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35A在国际航展上的亮相,均有望助推公司业绩走高。
业内分析认为,2025-2026年随着“十五五”规划编制推进、落地,军工行业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指引将逐渐清晰,伴随新一轮订单周期开启,景气成长属性有望强化,或将推动产业链整体景气度迎来复苏。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