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如何更好为阅经典导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09:42:00抖音电商2024年销售图书7.3亿单,日均售出图书300万册。史铁生成为短视频平台最受欢迎的作家,《我与地坛》让年轻人爱不释手。冯骥才、马瑞芳、戴建业、毕淑敏、麦家、冯唐等作家、学者通过短视频与读者分享创作感悟。也有不少出版人从幕后走向台前,冲进短视频赛道荐书。一批主攻读书的专业博主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流量爆款不断。
短视频正成为引领读书风尚的一种有效载体,一些不怎么读书的人由此参与到传统阅读之中。短视频阅读如何由浅入深,在助力全民阅读这条路上坚定地驶向远方?
硬核知识有了“新鲜面孔”
短视频阅读不能代替读书,却可成为促进阅读的桥梁。不少文化热点和书籍销售奇迹,经由短视频平台酿造。
如公认的“难啃神书”《百年孤独》,被B站UP主“一只萧包子”拆分11个部分,丝丝入扣的解析收获了571.8万的播放量。抖音博主“周小辣”40分钟深度解读《包法利夫人》,获20万次点赞。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短视频在推荐好书、导读好书、阅读分享交流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此外,他还观察到中长视频和直播等形式也正持续发力,营造线上浓厚的读书氛围。
“当越来越多的关于读书的内容出现在短视频平台,这会让大家感受到,阅读是一个很流行的话题,有助于唤醒更多人的阅读意识。”徐升国认为。
门槛低、互动性强、视觉丰富、形式多元,这些特点让短视频阅读紧紧跟上了大众阅读需求,让硬核知识有了“新鲜面孔”。
“我注意到不少短视频账号在传播中华文化经典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古籍经典像蜜汁一样密度很高,短视频像水一样,密度低、流动快。”畅销书策划人吴燕恬向记者形容,优秀的读书UP主可以在水中植入勺子和搅拌棒,把沉淀的蜜汁翻腾起来,进入水中,让用户喝到香甜的蜜水,也赢得流量。
“文化深加工”为名著引流
碎片式、快餐式文化是很多人对短视频阅读的初印象,然而这样的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文化浅加工”与“文化深加工”是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助理研究员贾想总结的两种读书类短视频模式。顾名思义,前者是指将深邃的文化原料进行磨碎、包装,简单化处理变成“散装知识”,顺应了“短、平、快、碎”的传播趋势。但是他认为,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名著艺术信息的流失、思想内涵的贬值。
UP主“一只萧包子”便采用了“文化深加工”的模式导读《百年孤独》。这部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因晦涩难读令不少人望而生畏。UP主通过一个月的整理,形成万字文案、55分钟时长的视频,他从拉丁美洲历史、作者生平、小说本身以及个人感想4个方面入手,用较为通俗的语言为读者一一解析这部文学名著背后的含义以及隐喻。
这种荐书方式,与以往流行的“短、平、快、碎”有着显著差别。需要博主全面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制作遵循慢工细活原则,在短视频平台呈现长视频逻辑,帮助观众理解消化。贾想认为,这样的“文化深加工”有可能使文学实现“媒介迁移”,是一种有效触达读者的模式。
真正的好内容,自然会产生一呼百应的效果。如去年抖音平台出现了单个视频获赞1291.5万的读书视频。博主“米三汉”耗时5个月制作,共计450分钟,深度解读皇皇巨著《红楼梦》,让“我在抖音学文学”成了热门话题。不少网友调侃道:“知识以一种猝不及防的方式进入了我的脑子。”
由此可见,1.0时代,或许“快餐化”作为读书博主的风格抓住了眼球。但是大浪淘沙之后,进入2.0时代,创作者深度挖掘下,短视频平台充分发挥长视频优势,输出“文化深加工”的阅读内容更能产生长远价值。
引领更多人走进深阅读
“应充分用好短视频的桥梁作用,让更多的人成为深度阅读者。”徐升国表示,如果方式选对了,短视频将成为由浅入深的导读者、引领阅读风尚的方法与手段。“面对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短视频平台需要更多有品质、有文化含量的内容去获得用户,打造平台的文化品格。”
走在聚光灯下的读书博主,避免滑向“流量本位”的误区,要稳稳守住热爱阅读的初心,真正钻研读书,方可越走越远。“要深入挖掘阅读的本质与规律,更好地引领读者进行深度阅读,而不是用‘打鸡血’‘标题党’的方式误导读者的观点与思想。”徐升国提到,专业的文化内涵结合通俗、亲和力的表达,是短视频时代的制胜法宝。
“要避免和杜绝算法推荐的喂养机制,把青少年的阅读习惯毁掉,把获得良好阅读信息的渠道变成茧房和回音壁。”吴燕恬告诉记者。
“平台有必要建立更良性的推荐机制。”吴燕恬认为,“短视频读书,应服务打造全民阅读活动全链条闭环,而不是仅仅追求卖书指标。比如要注重粉丝群、读书会等社群的培养,将短视频内容产品化、服务化;提供书籍内容图谱、金句合集、名家导读、比较阅读和扩展阅读等,实现让用户真读书、读好书,以提升智慧为目的读书,据此设定经营目标和运营指标,比如读完率和分享率。”
回到阅读本身,借助优质的短视频阅读内容激发兴趣之后,最终应该走向闻见墨香的深阅读。宁夏作协副主席马金莲发现,很多人已习惯把利用平板、手机等载体的碎片化阅读当作真正的阅读。“这是对阅读的误解,更是损害,长此下去,甚至会影响一代人的文化素养,还有思考能力。”她向记者表示。
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当下年轻人一定要尽量读经典、读纸质书,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无论是“文化深加工”还是“文化浅加工”,获取的都是别人嚼过的“二手知识”,即便是精心烹调,也难以入脑入心。只有反复学习思考,把书读厚再读薄,回味阅读带来的充盈,才算是把短视频阅读的积极意义落到了最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