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龙谈AI趋势:从ToB转ToC实现“个人有感”,“多模联动”更好服务垂直领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4:39:00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谭砚文 广州报道
“设想一下,当你告诉智能体自己要去北京出差,它可以马上帮你完成订酒店、安排接驳等一系列的工作。”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俊龙预想了人工智能在未来的应用场景。
4月8日,以“科技赋能湾区,聚势领航新程”为主题的“读懂中国”学术沙龙系列活动——湾区科技创新对话在广州·鹏瑞1号举行。会上,陈俊龙作主旨演讲时表示,未来人工智能将从ToB更多转向ToC,做到“个人有感”,并且“多模联动”的协同模式将进一步涌现,实现大算力的提升和好算法的进步,更好服务于垂直领域。
“人工智能正在重构千行百业。”陈俊龙举例,对制造业而言,大模型首先在工业软件、数控装备、安全生产和经营决策四大场景中显示出显著价值。例如,在工业软件的开发和使用方面,大模型可应用于研发设计软件领域、企业管理软件领域以及自动产生工作逻辑代码等;在“数控装备+大模型”场景,可实现从“程序化的自动控制”转变为“数据化自适应控制”;在“经营决策+大模型”场景,可实现从“经验为主的决策范式”转变为“数据驱动的决策范式”的数据智能决策。
“人工智能将从大行业逐步转变为小而精简的产业。”陈俊龙认为,以往人工智能应用主要是在ToB方面,但是对个人来说影响较小,在未来,产业会从ToB慢慢走向ToC,做到“个人有感”。例如,从以往的工业机器人、全自动生产线等ToB方面的应用,将更多转向无人驾驶、机器翻译等功能,直接影响人们生活。
此外,陈俊龙表示,更多“大模型生小模型”“大模型+垂直领域模型”将进一步涌现。目前的大模型主要是采用公共数据来解决日常问题,在未来,将拓展出“多模融合”协同形式,一方面,“小模型做感知、大模型做理解”“大模型分发、小模型执行”“大模型生成、大小模型执行”的形式将得以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大模型的功能会加上行业的支持,实现大算力的提升和好算法的进步,更好服务于垂直领域。
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陈俊龙分析,人工智能将应用于云边智能、“具身智能+情智机器人”、大健康、数字平行人等多个领域。以大健康领域为例,为解决医疗行业中的某种业务需求,人工智能可与不同细分领域结合,应用于智能诊断、药物研发、智能健康管理、智能语音等医疗场景,同时还可以辅助互联网医院的开发,将现实中的医院和网络医院联动,线上线下相结合,帮助患者问诊、辅助医生处理医疗影像等,提升诊疗效率。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