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滩松林曾留岁月屐痕(散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09:22:00海滩松林曾留岁月屐痕(散文)
作者 崔洪国
散文,在我警察和乡镇职业的10多年里,成了伴随我生命图腾不断伸展的经络,贯通到我心灵的中枢。我思考的视野在故乡和他乡,在村庄和河流,在田野和天空之间,追逐着那些温情脉脉的吉光片羽,文字随着思考和步履越走越远。终有一日,所有的这些零存的时光,这些沉淀的人文和情怀形成了我的第一本散文集《寻找灵魂的牧场》。其实,那十多年,自己一直是怀了梦想,在左冲右突中执着的追问着,寻找着。步履所至,春山所望,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所有的春夏秋冬,所有的春花秋月和夏雨冬雪,在自己的文集中结成了秋实的硕果。虽然现在看起来文字稚嫩,有些文字是偶感偶发,有的也有为赋新词斧凿雕琢之痕,但毕竟是自己眼中所见,胸中所感,心中所思、所感、所悟。所以,自己始终像怀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和娃娃一样,喜欢得不得了,走到那里,都随身带一本,随手翻翻,那些已经过往的人情往事依旧栩栩如生,凡俗的人间烟火依然是那样的深情款款,充满了质感,充满了温情和温度。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时光的不可逆性最让人有匆匆又匆匆之感。当少年不识愁滋味,会感觉有大把的时光等待自己索取和享用。待真得流年偷换,想留留不住,朱颜已改,曾经不急不缓的云淡风轻,云卷云舒的日子都成了过往,大把大把的时间眼见着成了瞬间,成了今是昨非的人生感悟。那些曾经在一起的郎朗书声,欢歌笑语,豪情万千,叹往昔没有留住的花前月下,谈笑风生,及至后来的追星赶月,风餐露宿,栉风沐雨,守望相助,竟成了最念兹在兹的难忘和不舍。
2015我参加了大学毕业二十周年同学聚会。那是大学毕业后同学们第一次从四面八方奔赴我们曾经朝夕相伴了四年的海滨城市烟台。在烟台工作的同学从半年前就开始分工筹备了,听说他们先后好几次在一次商定聚会方案。有的做行程攻略,有的负责建群联络,有的征集上学时的影像,有的忙着做视频。在校的老师也参与到了聚会的筹备中,积极建言献策。当年青春年少的我们很多同学和我一样,是第一次离开自己生长生活的山村和平原,也是第一次到了黄海之滨的小城。

学校是北大和清华援建的,名校老师也是风云际会,学术氛围浓厚。学校的建筑方方正正,楼不高,红色的顶子,庄重大气,三元湖虽不大,但很精致,端庄的图书馆和尖顶的科技馆每天都沐浴着金色的阳光倒影在湖中,湖畔是那些辛勤耕读的莘莘学子,有的行色匆匆,有的坐在湖边的长凳上,手捧着书卷,眼睛穿过湖光粼粼,把思想放飞到东校门外的海浪、沙滩和黑松林。很多的时候,我们在面朝大海中遇见春暖花开,留下自己诗和远方的诗行。
同学聚会那两天,把酒言欢之际,行走在熟悉的校园,聚在熟悉的孺子牛卧石边合影,徜徉在月光树影的三元湖边,所有在记忆里零存的时光都从内心的角角落落跑出来。“时烟大初创,百端待举,东临沧溟,西拥翠黛,环境清幽,风景旖旎。海上风来,推窗便揽松月;陌上花开,出门即入田园。海滩松林,曾留岁月屐痕,湖光山色,频映流年身影。”师兄一卷激情澎湃,诗情画意的长赋,唤醒了所有同学曾经的岁月屐痕和流年身影。留在心底的情深意长转瞬之间把曾经点点滴滴的时光串起了校外沙滩上那些五彩斑斓的珍珠,点亮了我们人生在二十多年后的又一次启程和奔赴。
壹点号风过林梢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