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亲|南阳微警局肖振宇寻亲工作室助力寻亲 这顿团圆饭 一家人盼了43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5 08:34:00
陈保根(后排左四)与家人合影
“谢谢肖警官!这些年,我每天都在想家,可人海茫茫,不知道往哪儿找。没想到,您这么快就帮我找到了家人!”陈保根哽咽着连声道谢,站在他身旁的鲁长青和鲁长江紧紧握着他的手,泪水在眼眶打转,“谢谢您!您帮助我们完成了几十年来的心愿!”
8月19日,南阳微警局肖振宇寻亲工作室,一场跨越43年的重逢燃情上演。
捡个儿子 视如己出
面对记者,陈保根声音低沉地讲述往事,仿佛回到了那个改变他一生的寒冷清晨。
“养父养母告诉我,1982年农历二月初九,邻居赵淑英急匆匆来到家里,说有个婴儿被遗弃在破屋里。养父养母赶去一看,我被破棉花套裹着,浑身冻得发紫,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陈保根停顿了一下,努力平复情绪,“养父把我裹进怀里,暖了一天一夜,才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陈保根的养父养母是禹州人,为了抚养4个女儿,从禹州来到邓州市(原邓县)讨生活。“四姐比我大两岁,养父养母把我抱回来的时候还没断奶。养父养母特别疼我,抱我回来以后,再也不让四姐吃奶了。有时候,养父在外面讨点大米回来,只让我一个人吃,姐姐们只能围着看,羡慕得不得了。等我长大一些,不管我多淘气,养父养母都没打过我。后来,养父养生了弟弟,待我仍然很好。”陈保根深情回忆。
家的影子 藏在心底
养父养母将陈保根视如己出,但从未隐瞒他的身世,他们总说:“你是我们从邓州捡回来的,要是想找亲生父母,我们不拦你。”陈保根说这话时,嘴角带着笑,眼里却闪着泪光。
在那个年代,一个家庭养活五六个孩子是非常困难的,多亏陈保根的养父有一手理发的好手艺,才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陈保根上了中专后,努力打拼,现在是工地上的项目负责人,并在鲁山县买了房成了家。
“养父养母一直都非常疼我,可在我的心里,那个‘家’的影子从来没有消失过。”转机出现在陈保根偶然刷到的一条抖音视频,“那天晚上,我看到南阳微警局肖警官帮失散亲人团圆的视频,感动得泪如雨下。”
5月29日,陈保根鼓足勇气,向南阳微警局肖振宇寻亲工作室求助。
一张照片 亲人团聚
接到陈保根的求助后,南阳微警局肖振宇寻亲工作室通过陈保根提供的一张照片,在邓州市进行祖籍分析和人像比对,发现邓州市陈湾村一鲁姓人家与陈保根高度相似。通过血样比对,南阳微警局肖振宇寻亲工作室确认鲁长青、鲁长江与陈保根是亲兄弟。
8月19日清晨,陈保根带着妻子儿女从鲁山赶往南阳。在邓州,鲁长青和大姐鲁小红、二弟鲁长江也一大早动身赶往南阳。
在南阳微警局肖振宇寻亲工作室里,一家人终于团聚,鲁长青紧紧拉住陈保根的手,哽咽得说不出话,鲁小红更是掩面痛哭,泣不成声……
鲁长青告诉陈保根,当年,父亲因病不能干重活,母亲也有病在身,两个病人带着几个孩子,还要照顾老人,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兄弟,你不知道,爸妈直到临终前还一直念着你。”鲁长青声音颤抖地说,“当年,爸妈把你送走以后,很快就后悔了。我们一个村子一个村子挨家挨户问,可那时候信息闭塞,哪能找得到。后来,我们打听到抱养你的人是禹州人,专门做酱油醋生意,但不知道具体住址。咱爸去禹州四处打听,知情人劝他不要再找了,咱家太穷,找到你也照顾不好你。咱爸听说你过得很好,就没有再找你。不过,咱爸离世前叮嘱我们再找找,要是你过得好就算了,要是你过得不好就帮帮你……”
说起当年的穷日子,鲁长青感慨不已:“那时候,家里太穷了,晚上饿得睡不着,妈塞给我们几颗花生哄我们说,睡吧,睡着了就不饿了。小时候,我连一双鞋都没有,头上长疮也没钱治。兄弟,不是爸妈心狠,他们是真没办法……”
陈保根安慰哥哥:“哥,我过得好,我真过得好,我多想让他们亲眼看看我今天的样子……”
“没找到你,我有责任,我这当大哥的不称职。”鲁长青满怀愧疚地拉起陈保根的手说,“走,咱们一起吃顿团圆饭,然后回老家看看,那儿永远都是你的家!”
这顿团圆饭,他们等了43年,而一切等待终于在泪眼相望中得偿所愿。
全媒体记者 王朝荣 实习生 李岚 文/图
编辑:辛灵飒 初审:杨东梅 终审:王笑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