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花地|云德:惜别的价值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7:35:00    

文/云德

漫漫人生,总会有各种不期而遇的聚散离合,这是每个人生命过程中的常态。

比如说,家人之间,随时会有或长或短的离别,短的如开会或出差,长的如外地求学、入伍之类,长也好、短也罢,长辈总免不了千叮咛万嘱咐;同学、同事和战友之间,在毕业、退伍和工作调动时,经常会有各奔东西且又依依不舍就此别过的情形;有情人之间,会有甜情蜜意的小别,抑或是撕心裂肺的分手;重大生命关头,类似于背井离乡讨生计、挥师出征上战场和危重病号推进手术室,常能看到近乎生离死别般的悲壮诀别。

离别,如同一首深沉的诗,或缠绵、或激昂、或哀伤,总能在人们心中激起层层涟漪。送别,就此而言也不是简单的地理位移,甚至堪称人类为情感流转搭建的永恒剧场。

虽然聚合时难免存在或多或少的磕磕碰碰,但每到分别时似乎又前嫌尽释,显得格外郑重其事,这就让惜别变成了人类永恒的情感母题。它不仅是对美好相聚时光的珍视,更是对生命联结的庄严确认和再次聚首的虔敬期许,有时甚至能够成为维系亲情和友谊的精神纽带。

由于出行的性质、远近与辞别人数多少的差异,决定了送行的规模与方式的千差万别。最为气势恢宏的当是为军事出征队伍的送行,古今中外,每逢重大战事发生,部队上前线总会有声势浩大的动员与送行场面。古罗马军队出征时都要安排隆重的开拔仪式,士兵列队接受检阅,国王、家人和民众集体为他们欢呼、祈祷,希望他们凯旋。中国古代的军事出征,除了这些场面,有时还会安排豪饮壮行,甚至杀俘祭旗之类,以表达势不两立、出战必胜的誓死决心。

生活中常见的亲朋好友间的送别,一般都比较克制与内敛。中国古人常有长亭送别和折柳送别的经典桥段。长亭把酒,吟诗一首:“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把一个“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的送行,调理出浓浓的诗意和款款的深情。或利用“柳”与“留”的谐音,将“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枝条折而相赠,借以传递对友人离别的惆怅心绪。

随着铁路的兴起,车站时常扮演着近现代中国送行场所的重要角色。朱自清一篇《背影》,父亲在火车站艰难地攀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深沉父爱形象,一下成了经典的送行象征。而伴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机场又成了许多文艺作品屡试不爽的送别场景,隔着玻璃墙,“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浪漫且时尚的惜别情调可以瞬间爆棚。凡此种种,均可表达对亲友远行的不舍和祝福。

其实,现实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诗情画意。普通人往往习惯于用一场亲朋参加的告别宴、一束精心挑选的鲜花、一幅放大重印的老照片、一个可资纪念的文具或一张写满祝福的卡片,即可标识离别的时刻与惜别的感情。更简捷的,甚至不需任何刻意安排,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足以分享彼此的心事;或者选个咖啡馆默默静坐,眼神中流露的不舍与期待,同样也能留下离别的永恒印记。

当然,职场上也有不少刻意追求排场考究的送行情景,要么组织集体的送行仪式,要么举办盛大的告别宴会,有的甚至还安排沿街的送别队伍。这样的安排固然可能出于好意,但夸大其词的颂扬、言不由衷的表白、兴师动众的排场,多少有些哗众取宠之感,甚至成了多此一举的夸饰举动。

自己走过的大半生,也曾经历过若干次工作调动与离别,对于类似送别的想法,总是一概谢绝。窃以为,众目睽睽之下被赞誉的主角,肯定如坐针毡。你做过的好事,大家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你的失误与不足即便不说,仍客观存在,回避了只能增加别人的反感与不快。选择默默地离去,就是坚定地相信“政声人去后”这个永恒的真理。

无论是亲朋还是同事,离别或许就是这样的矛盾存在:它因距离而疼痛,也因疼痛而完整。古人长亭拴马时打下的同心结,分手时解得开的是绳扣,解不开的却是曾经相互缠绕的心灵温度,诚如加缪所说:“离别教会我们,相聚不是物理空间的并置,而是灵魂光谱的共振。”因为真正的离别,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是无须形式和言语便能深刻理解的默契;而惜别的价值在于,虽然珍惜和留恋曾经的每一个相处瞬间,但分手依然可以用心去体悟彼此的存在。

浓厚的亲情与友情,因为分离才愈益珍贵。惜别只不过是验证分离后,如何将脆弱的情感淬炼成坚韧的精神铠甲,即使生活在不同的物理空间,那份曾有的深情,永远都刻在心中,成为陪伴彼此坚毅前行的动力。

都市街头 图/AI生成

原文载于《羊城晚报》2025年4月3日A10花地版

相关文章
花地|云德:惜别的价值
2025-04-03 07:35:00
朝阳少侠:美国的根基正在加速垮塌
2025-04-02 10:55:00
“句句不提乡愁,句句都是乡愁!”初三女生的作文因何打动网友?
2025-04-02 10:05:00
崔康熙:吴兴涵、高准翼缺席与成都比赛 马德鲁加会有更多机会
2025-04-01 15:51:00
人到中年,我学着挣脱“内疚”的网
2025-04-01 1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