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杭州市余杭区一季度GDP991.47亿元 增速7.5%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9:17:00    

(浙江之声记者叶澍蔚;浙江之声通讯员 徐颖 谭琴)2025年一季度,杭州市余杭区实现GDP991.47亿元,总量稳居全省第一;增速7.5%,位居全市第一。余杭以高基数上的快增长,打了一场漂亮的经济“开局仗”。

自2023年余杭重返“浙江经济第一区”以来,经济活力持续涌动,连续两年保持着良好增速。持续的增长动能何在?又将把余杭带向何方?通过三组关键词,一起来看余杭带动全区综合实力跃迁的“密码”。

一看科创“向新力”

余杭正以科创为方向,引领经济高速增长的列车飞驰向前。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未来产业,余杭“置顶创新”、布局未来。余杭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一季度,之江、良渚、湖畔、天目山四大省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共在余杭落地35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眼下,全省首个大科学装置杭州超重力场的模型机已进入带载调试阶段;之江实验室“万卡千星”工程稳步推进,混合万卡建设规模已达8000卡;南湖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新建项目开工建设,一季度推进4个科技创新强基领域项目,完成年度投资的47.3%。”

余杭的创新引擎不仅轰鸣在顶层设计的云端,更悄然驱动着日常生活的齿轮。创新基因渗透街头巷尾,生活场景闪耀着未来之光。

在余杭,创新即日常。你知道吗?这些“出圈绝活”都是“余杭智造”。

春日的万亩茶园中,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机器狗”穿梭于茶垄之间,灵活又平稳地搬运着新鲜采摘的茶叶;杭州北航国际创新学院的校园里,小派科技与学校联合打造VR法语教学,虚拟感和未来感融入课堂;程天科技推出的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一经上市即“秒空”;让“意念控制”成真的强脑科技,如今已拥有230余项脑机接口领域核心发明专利,产业化进程走在全球前列……这是余杭加快布局未来产业的一个个生动缩影。

这座创新之城,不仅构建了“顶天立地”的创新矩阵,也用持续迸发的创新活力重塑经济发展新版图。聚焦机器人智能装备,全力构建高端装备“数字+”产业链,积极推动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集聚;聚焦低空经济,打造出一系列多元化“低空+”场景,培育13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成为“专精特新”,在低空蓝海率先“起飞”。

一季度,余杭区还通过“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68条”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围绕创新驱动,对研发费用补助、高企认定奖励、区级科技项目等内容进行优化,以最优质、最高效的科技政策为创新发展增添动力,冲刺创新赛道的核心竞争力。

二看经济“韧性强”

在余杭区腹地,文一西路与新中心中轴线交汇成“黄金十字”,龙头企业矗立其间,涌动着数字时代的创新因子。最近,钉钉全球总部在此安下了新家,与阿里巴巴杭州全球总部、字节跳动、vivo、快手等企业,共同构筑了一个“超级总部矩阵”。

不仅如此,资本的风云场上,“余杭板块”持续扩容。今年来,余杭新增利尔达、思看科技、微巴士、杭州园林、信凯科技5家上市企业,全区上市企业达到38家。

“一季度,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7%,增速全市第一。1-2月,规上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业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增长16.1%。不少龙头企业保持较快速增长。”余杭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服务业作为余杭区的优势产业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强势带动作用。此外,三次产业均融合共进,一季度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9%、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7%。

除了头部、总部企业的坚挺,经济的向好也在于民营经济的灵活与韧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今国际贸易局势复杂的当下,“余杭智造”显示出进军全球市场的强劲实力。1-2月,华鼎新能源、棠联科技等龙头企业带动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新三样”出口额超3.5亿元,同比猛增70%,增速高于全区出口均值30个百分点。

今年4月,在第137届广交会上,AR行业独角兽企业灵伴科技带着科技感十足的智能眼镜,迅速成为展会焦点并收获不少意向客户。

一季度,完成货物贸易出口额同比增长37.6%,余杭区深入推进“余商出海”行动,鼓励区内140余家制造业企业通过全球B2B跨境贸易交易平台链接海外市场,促进传统制造与数字贸易深度融合,打破以往依赖传统进出口模式的制造业面临的市场难题。

同时,消费市场潜力的激活,进一步提振了信心。一季度,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22亿元,增长8.1%;实现网络零售额555.35亿元,增速21.1%,规模全省第一。截止3月底,余杭累计使用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资金总量居全省第一,撬动相关领域消费增长超37亿元,持续推动消费市场回升。

三看“产城人”融合

今年2月,业务覆盖全球12个国家、200多个城市的“微巴士”在纽约纳斯达克上市。在公司创始人兼CEO郑楠看来,余杭给的不仅是政策红利,更是一种生态赋能。“房租补贴、人才落户、中介费用补贴……这些细节聚沙成塔,让初创企业敢放手一搏。”这份从容背后,是一个关于颠覆传统、拥抱变革,以及一座城市如何托举起年轻梦想的故事。

产业动力、创新活力、生活引力,一季度的余杭,正加速“产城人”的深度融合——

新中心中轴线上,数字商务区(双子塔群)、智慧科创总部(九宫格)两大集群持续招引创新机构及企业入驻,人才、资本、技术交汇融合,要与居民共享一条未来感、国际范、创新味、年轻化的城市中轴线。

今年3月底,城市服务综合体已经正式开工,银泰中心也预计今年开工。未来三年,中轴线上将迎来国际体育中心、未来国际演艺中心、文化艺术中心齐齐盛放的文化矩阵。缀连其间的特色街巷也将让创新人才在工作之余享受300米惬意生活圈。

而良渚文化大走廊上,涵盖文物保护、文化产业、文旅项目以及民生福祉等领域的二期“十大工程”,将通过“文化+”深度融合,推动大走廊向“文化产业新高地”跃升。

全区范围内,项目纷纷拔节而起,交通投资、制造业投资、项目民间投资增势明显。一季度还集中推进重点工程20个,为社会民生、基础设施扎下大项目的繁茂之根。

签约重大项目100个,总投资超221亿元,其中重点人才项目33个,占总签约数33%,为人才引领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人才资源总量突破46万,占常住人口近1/3。

深入落实惠企政策,强化各方面要素供给,让企业坚定扎根余杭谋发展,不断擦亮“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营商环境金名片……

这些举措和要素,让余杭正塑造一座更具活力的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续写“经济大区勇挑大梁”的担当,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

相关文章
西安高新区:兜牢民生底线 兑现“幸福清单”
2025-04-28 19:31:00
杭州市余杭区一季度GDP991.47亿元 增速7.5%
2025-04-28 19:17:00
全面排查!针对连锁餐饮
2025-04-28 14:07:00
关税战20日,医疗器械遭遇生死变局
2025-04-28 11:46:00
我市制定出台20条政策措施 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2025-04-28 11: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