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更多美国人无奈“身兼多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6:54:00新华社纽约4月8日电(记者刘亚南 杨士龙)白天是音乐教师,晚上变身市场收银员;一周内既要充任图书馆职员,又要为私人藏家工作。虽然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全美新增就业岗位超过220万个,但越来越多美国人不得不打多份工维持生计。在薪资增长乏力、持续通货膨胀、生活成本飙升等因素推动下,有近900万美国劳动者无奈“身兼多职”。

3月28日,顾客在美国纽约市一家药房购买卫生纸。新华社发(郭克摄)
身兼数职已成为普遍现象
美国政府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美国月均新增就业岗位达18万个,失业率在4%左右。今年1月,失业率仍稳定在4%,以历史标准来看属极低水平。然而,光鲜数据的背后,另一关键指标——招聘率却亮起红灯。该指标自2023年起持续下滑,2024年11月已跌至3.3%,创下新低。
美国经济学者凯瑟琳·安妮·爱德华兹在彭博新闻社撰文指出:“失业率只是观察就业市场的一个角度。招聘率急剧下降才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可能预示着美国劳动力市场正步入深度衰退。”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所发就业报告,按季节调整后,今年2月全美从事多份工作的劳动者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886万人,占就业人口总数的5.4%。目前这一比例已升至2009年4月金融危机余波时期以来最高水平。

1月5日,在美国纽约曼哈顿,行人通过拥堵减缓区内的一个人行横道。新华社记者刘亚南摄
从事多份工作的劳动者比例可能更高。美国银率网公司最新调查显示,2024年约有36%的美国成年人从事两份工作。在年轻群体中这一现象尤为普遍,“Z世代”中有近半数从事两份工作,比例居各年龄段之首。
31岁的瑞安·卡洛韦家住纽约布鲁克林,同时做三份兼职工作:周一和周三为私人藏书家工作,周二和周四在图书馆上班,周五和周日则为另一名收藏家工作。周六他偶尔还会接些零活,比如在书展帮忙。
25岁的凯文·默里拥有音乐表演学士学位,目前在纽约做私人音乐教师,不过常因学生临时取消课程而收入不稳定。他不得不在唱片店和农贸市场兼职,并接些搬运、餐厅演奏等零活。他还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弹球博物馆,“算是副业”。
除了“身兼多职”,被迫以打零工为生的也大有人在。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由于经济原因所致工作时间缩短,以及全职工作难觅等因素,被迫以打零工为生的人在今年2月达到了493.7万,同比增加56.7万。

3月28日,顾客在美国纽约市一家服装店选购服装。新华社发(郭克摄)
数据强劲掩不住复苏乏力
美国政府数据显示,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美国累计减少2188.8万个就业岗位,同时新增2738.7万个就业岗位。德国安联贸易公司高级经济师达恩·诺特指出:“如果扣除流失的职位,实际净新增就业仅约550万个。这表明就业复苏力度远不如表面数据那么强劲。”
官方就业统计既包括全职岗位,也包括兼职岗位。这种统计方法导致就业市场的真实状况被数据所掩盖。当越来越多的全职岗位转为兼职,或兼职人数持续增加时,官方失业数据统计可能根本无法反映实际的就业困境。
美国Indeed招聘网在其2024年年报中指出:“兼职岗位增长表明雇主的两面性:可能是实力减弱的信号,也可能是适应能力的体现。这反映出劳动力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另外,数字平台的发展也在改变就业形态。一方面,远程办公技术消除了地理限制;另一方面,灵活用工平台提供了多样化收入渠道,副业就业正重塑传统劳动力市场。

4月3日,交易员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工作。新华社记者刘亚南摄
业内人士指出,美国就业市场正在日益分化:科技、法律、媒体等高薪白领岗位招聘需求锐减,新增岗位集中于蓝领行业。标准普尔发布的研究报告称,在2024年前三季度遭解雇的1490万美国劳动者中,每四人中就有一人来自传统意义的白领职业,包括联邦政府机构雇员、后勤支持人员、金融业务专员及其他行政工作人员等。
“身兼数职”的美国人中,超过一半具有高学历。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今年3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从事多份工作的劳动者中,50.2%拥有四年制大学本科学历,较2019年上升了9.1个百分点。
卡洛韦拥有英语文学学士学位和图书馆信息科学硕士学位,每周工作约45小时,收入仍远低于纽约市2024年家庭收入中位数7.47万美元。“以前我们这行的图书管理员做兼职是个人选择,现在则完全出于生计压力。”

2024年11月29日,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岛的一家商场内,人们经过“黑色星期五”促销广告牌。新华社记者刘亚南摄
薪资涨幅追不上物价飙升
住房、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持续上涨,也是越来越多美国民众被迫打多份工的原因之一。
美国劳工部今年3月发布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报告显示,食品、住房和能源等基本生活成本2月同比上涨2.8%。其中,因禽流感疫情导致供应短缺,鸡蛋价格呈“火箭式”上涨。今年1月,美国市场一打A级鸡蛋均价已达4.95美元历史新高,突破了2023年1月4.82美元的纪录,是2023年8月2.04美元最低价的两倍多。据记者观察,在纽约市,普通超市一打鸡蛋价格一度达到15美元左右。
与此同时,美国民众薪资涨幅却跟不上物价增长。劳工部数据表明,2024年2月至今年2月,全美劳动者实际平均时薪仅微增1.2%,远低于同期“工薪阶层消费者价格指数”2.7%的涨幅。这一差距意味着美国普通劳动者实际购买力在过去一年持续缩水,生活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大。

3月28日,顾客在美国纽约市一家超市选购杂货。新华社发(郭克摄)
默里曾在一家中低收入社区的超市工作,那里的顾客大多依靠食品券购买商品。对顾客而言,即便有食品券补助,“食品价格仍然非常高”。而现在,他在布鲁克林一个富裕社区的超市打工。超市里售卖小型农场生产的高品质肉类产品,即便价格比普通超市贵三至四倍,“这里的顾客买得起”。
这一现象与美国消费市场呈现的两极分化态势相互印证:高收入群体持续消费,而多数普通消费者则开始缩减开支。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公司今年2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收入位居前10%的美国家庭贡献了49.7%的消费支出,这一比例创下至少自1989年以来的新高。疫情期间大规模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实施后,该群体的超额储蓄持续积累并保持稳定。相比之下,其余90%人口的超额储蓄则持续下降。
根据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今年1月发布的报告,包括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学生贷款和信用卡债务在内的美国家庭总负债已达到创纪录的18.04万亿美元。其中,信用卡债务余额总计达1.21万亿美元,创新高。信用卡拖欠还款率持续攀升至8.8%,已达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高水平。
来源:新华网